有此心性虽是好的。但是,何为民?穷的买儿买女的也是民,那豪民富绅亦是民。
商人图利,豪民守财,为了巩固自身的社会地位,能分的更多的资源,却是一个壑欲难平。倒是不肯与那平民一分。
因此,倒是引起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问题——贫富差距拉大。于是乎,富有者纸醉金迷,劳苦者易子而食。
更严重的还不仅仅多吃一些,多喝一些,多一点社会资源。而是,得了钱财,亦是不愿与朝廷一文钱去。问穷的叮当响的,吃了这顿没下顿的人去收税,倒是收不上来几文。而且逼急了也会民变。还得花钱用兵平叛。饶是一个得不偿失。豪民又不愿给钱,通过自家的社会资源免去自身税赋。
两项相加,倒是苦了朝廷,又要养兵,养民,还养了一大帮不干事的冗官。海量的大钱泼水般的去,这下面的税又收不上来。这国家要是能有钱?说出来跟闹着玩一样。
更甚之,根据他们所谓的商业规律,出卖国家的利益来换取自身的富甲一方这事,那干起来,且是没有一点心理负担的。
这事不只宋有,直到现在那帮人也是这副德行。看看李嘉诚、潘石屹之流吧,近期最好的例子。
这养不得法所指,便是各地“寒士”均出书院,实为乡绅豪民所供养,而所谓“寒士”也是有个“士”字在后面,他们可不是平民百姓。
然,朝廷的政策为“牢笼治士”考中即授,而成冗官之势。
那“寒门”若得权柄必先报士绅豪民之恩,而不思报国。
而取不得法,则是“以书取人而不量其才”。说是“以书取人”倒是客气的了。
过去的取官途径主要是科举、门荫补官、从军补授、吏人转为正式官员、交给国家一定数目粮食也可以授予官职。
你且去想,这帮人当官之后会是一个什么场景。买卖,自然是个有买有卖。花钱当官,做官敛财之事亦是个理所应当。而且,会造成一个更大的问题——冗官。
《文献通考》记载:“宋神宗元丰年间曾巩统计国家财政支出,宋真宗景德年间官员总计万余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