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
关灯
返回目录 阅读足迹 更多章节
第(1/3)页
    福建初溪土楼群的黎明来得格外温柔,青灰色的云霭缠绕着圆形土楼的飞檐,像母亲轻轻拢住孩子的襁褓。苏然站在观景台上,望着晨雾中若隐若现的振成楼,突然听见身后传来竹篾编织的窸窣声——82岁的江阿婆正坐在石阶上修补竹匾,手指翻飞间,篾条在她掌心化作灵动的游鱼。
    “阿婆,您这竹匾编得比机器压制的结实多了。”夏晴蹲下身,镜头对准阿婆布满皱纹却异常灵巧的双手。
    阿婆抬头笑了,缺了门牙的嘴里呵出白气:“机器编的匾没魂儿,咱土楼人打小就跟着阿爷学篾匠活儿。你看这土楼的排水渠,和我编竹匾一个道理,讲究个‘顺势而为’。”
    苏然顺着阿婆手指的方向望去,青石板铺就的巷道下,暗渠正将昨夜的雨水引向楼前的池塘,水面上漂浮的睡莲才刚露出花苞。负责土楼生态保护的建筑师陈工走过来,鞋帮上还沾着湿润的红土:“别小看这些暗渠,土楼的‘四水归堂’结构,其实是套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。雨水先经青石板过滤,再汇入天井的蓄水池,最后流入稻田——古人早把‘天人合一’刻进了地基里。”
    团队跟着陈工钻进振成楼的天井,仰头可见四层环楼如苍穹笼罩,木构梁柱间的雕花在晨光中投下斑驳光影。“这楼的夯土墙足有15米厚,”陈工敲了敲略带温热的墙体,“生土混合糯米浆、红糖水夯筑而成,冬暖夏凉不说,还会呼吸。我们检测过,室内湿度常年稳定在55,比空调房舒服多了。”
    年轻的民宿老板阿明抱着一摞客家蓝染布走过,听见对话便停下脚步:“现在客人最爱听我讲‘土楼空调’的故事。去年我们在屋顶加装了光伏板,发电的同时给土墙遮阳,没想到反而激活了墙体的调温功能——老祖宗的智慧和太阳能板,竟成了最佳搭档。”
    午后的阳光斜照进奎聚楼,这座被称为“布达拉宫式土楼”的建筑正在进行白蚁防治。文物保护专家林教授举着红外检测仪,屏幕上显示着墙体内部的结构:“你看这‘悬山顶’的坡度,不仅防雨水侵蚀,还让穿堂风带走了木料潮气。我们现在用纳米涂层保护木构件,但首先得弄懂古人的‘防潮密码’。”
    苏然望着楼内晾晒的稻谷,突然想起在敦煌看到的修复场景:“保护土楼和修复壁画,本质上都是在解文明的
第(1/3)页
本章还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都在看:朝堂奸臣,开局指鹿为马气哭女帝悟性觉醒出狱断亲你提的,我成医圣你跪什么?我的抗战有空间失控宠爱!闪婚教授他蓄谋已久负鼎末世重生:我的可升级堡垒房车重生2001,我能掌控生死冻死冰湖中,我重生独美谋东宫重回70:囤满物资,替妹下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