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欢迎来到‘筑梦空间’,苏先生。”首席架构师绫子的虚拟形象从星空中浮现,她的和服上流动着京都古寺的檐角光影,“今天我们将测试第三代意识具现化建筑,您准备好进入自己的潜意识了吗?”
夏晴的声音从耳麦中传来,带着些许紧张:“苏然,记得保持呼吸节奏,神经连接器会同步你的脑电波。”
苏然点点头,躺进蛋形的意识舱,舱盖合拢前,他看见绫子指尖轻挥,实验室的墙壁开始溶解,化作万千数据流。当神经连接器刺入后颈的瞬间,他忽然想起2025年在敦煌拍摄的第一个建筑节目,那时的自己从未想过,有一天会在意识的星河里建造房子。
一、ai的建筑诗学:当算法读懂人类潜意识
意识空间的第一层是纯白的虚空,苏然试着想象“家”的模样,眼前突然涌现出无数建筑碎片——福建土楼的圆形天井、上海石库门的老虎窗、亚马逊的吊脚楼——它们像被无形的手揉捏的黏土,开始重组变形。
“这是ai在解析您的记忆宫殿。”绫子的声音在虚空中回荡,“我们的‘筑梦算法’能提取人类潜意识中的建筑原型,再用数学之美重构。”
苏然看着碎片最终凝聚成一座悬浮的环形建筑,外墙是半透明的材质,能看见内部流动的金色光脉,那是他记忆中敦煌壁画的飞天飘带。“这是‘记忆琥珀’结构,”绫子解释道,“光脉里流动的是您对‘温暖’的神经电信号记录,现在我们将其转化为建筑的能源系统。”
在意识空间的另一端,年轻的程序员拓哉正在指挥一群纳米机器人:“注意原型中的‘安全感’参数,外墙弧度必须与苏先生童年居所的门框误差小于001度。ai不仅要复制形状,更要复刻情感的物理共振频率。”
苏然伸手触碰建筑表面,指尖传来母亲织毛衣的触感——那是ai从他的触觉记忆中提取的羊毛纤维震动频率。“这就是‘情感拓扑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