\"这槐树,\" 姑姑的声音带着三十年的海风,\"和老宅门口那棵一样,\" 指了指旗袍开叉处的年轮暗纹,\"连树疤的位置,\" 顿了顿,\"都和沉舟他爸寄回家的照片分毫不差。\" 苏晚晴的银顶针别在设计稿上,稿纸边缘画着槐树与钢枪的重叠图案,尾缀着姑姑的海外邮编:\"袖口的蕾丝,\" 她的喉结滚动,\"是您去年寄的圣诞礼物。\"
老缝纫机的咔嗒声从休息区传来,顾婆婆正戴着老花镜翻看布票夹,1978 年的布票边缘泛着毛边,却被她用红景天线重新串成风铃状:\"那年你爸寄来的军装,\" 她的顶针敲了敲泛黄的票根,\"换了三尺的确良,\" 指了指展柜里的八十年代衬衫,\"给沉舟做了第一双千层底。\" 姑姑突然红了眼眶,看见布票背面用弹道笔写着顾父的戍边坐标,与旗袍上的槐树根系走向完全一致。
顾沉舟的作训服肩章在展柜玻璃上投下倒影,新获得的 \"卫国戍边\" 勋章还带着边关的雪气,星徽的棱角与老缝纫机的铸铁齿轮形成奇妙的对称。\"姑,\" 他的耳尖发红,\"这勋章的齿边,\" 指了指苏晚晴设计的旗袍盘扣,\"晚晴说要用来做侨眷服饰的锁边模子。\" 姑姑摸着勋章边缘,发现内侧刻着极小的 \"舟晴\" 暗纹,正是二十年前苏晚晴在他作训服上绣的平安符样式。
苏晚晴悄悄将威尼斯蕾丝塞进婆婆的寿衣暗袋,蕾丝边缘用弹道线绣着 \"归\" 字 —— 那是顾姑姑的海外地址经纬度。寿衣的领口还别着枚微型弹壳,尾端刻着 1962 年顾父的入伍日期,与姑姑行李箱上的海关贴纸形成时空的呼应。\"沉舟他爸走那年,\" 婆婆突然开口,手指划过寿衣的肩线,\"我就想,\" 顿了顿,\"军人的衣裳,\" 摸了摸蕾丝,\"得把海外的牵念,\" 指了指苏晚晴,\"缝进针脚里。\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