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好一句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先生莫急,本殿下也不过随口一说。既父皇不在,本殿下便代为一观。”
“自然可以。”吴松重新坐下,整理了一番之后,将卷宗呈到了徐桥面前。
殿内烛火摇曳,贡茶的沁香不时扑入鼻子。
捧着卷宗,徐桥认真看了起来。几年余的走访,吴松做得极好,关于前朝,关于乱世,关于大蜀立国,都有了较为公正的赘述。当然,作为当朝的大蜀,吴松也极为老道的褒奖了一番。
一份接着一份,徐桥看得目不转睛。直至最后,他的手停在了一份厚卷之前。
“先生,这是?”
“回殿下,这份是人物纪,时间太紧,只收集了故去的,且还未能编订。”
“都是我大蜀的英烈么。”
“按着陛下的意思,有前朝的,有乱世中,自然也有我大蜀朝的。”
徐桥点头。
“吾生得晚,此生最遗憾之事,便是未能和叔伯们一起,马踏江山,剑指乱世。”
坐在一旁,听见这一句的李柳,已经有些许皱纹的脸庞上,露出了神往之色。他那会还很年轻,却见过了太多惊才绝艳之人。
“敢问先生,人物纪中有几人?”
“共……一百三十九位。上到前朝奸相,下到我大蜀名将。原本是一百三十七位,但半月前,我蜀朝韦大匠病逝,寿光公袁冲的义兄严唐不慎溺亡,便又添了两人。”
“父皇时常说,这天下最懂他的人,便是韦大匠了。”
徐桥叹着气,刚要继续翻阅。却在这时,猛然听得侍卫来报。
“禀殿下,北原王嫡子常逢春,在殿外求见。”
徐桥怔了怔,“这是骑马入宫的?怎的这么快就来了?”
那侍卫急忙抱拳,“殿下若是不想见,我便——”
“谁都拦不住他,让他进来吧。”
不多久,一个华袍的小公子,带着满脸的嬉笑,急急踏步走入了宫。当然,没有忘记行礼,一边抱拳一边眨着眼睛。
徐桥装出一副动怒的模样,不想小公子视而不见,行礼完毕便直接走近。